難得在德文社區報紙上看到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😂
(某熊被一群蜜蜂追)
路人熊:天哪!他至少有5000個粉絲 (跟隨者follower)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關於社群媒體】
對我而言,通常會拆成兩者觀察:組成社群的是誰?媒體如何發揮作用?
人類打從一開始就是社群動物,也有歸屬感等情感需求,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,同溫層本來就存在著,更何況人們本來就超~擅長找到一些共同點,抱團取暖,樂此不疲。
除了至親好友,還有(累積至少12年以上的)同學、同事、鄰居、校友、同鄉、球迷、歌迷、KOL粉絲、同好、電玩和牌咖...等各類身分和興趣社群,彷彿沾上一點邊就世界縮小十倍的感覺。
而媒體,隨著科技的發達,讓社群範圍更是無限擴展,逐漸讓人們必須處理超過承受能力的資訊量和人際關係,除了自己活躍的小社群,有更廣闊的世界都需要我們的注意力和回應(儘管有時候不是主動),哪個千里之外的朋友的高中同學的同事的老公的上司的寵物怎麼了?什麼!這種事也會耗掉一秒的腦袋CPU!
從有媒體開始(可能是一塊石板或一張羊皮),就不斷地在影響並重塑人的行為模式,以及人與社群的關係。
發展至今,許多社群已經直接誕生在媒體平台上,虛實交界,光暗並存,但人類好像還沒進化腦內處理器,處理過多的他人目光輿論,隔著螢幕聚集和離去都輕而易舉,有時候的確讓人暈眩且迷失,甚至身心因此生病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台灣校園發生許多憾事,我不能確定每個個案社群媒體的影響力佔多大,但社群媒體對於許多價值觀和各類議題的渲染,的確是導致許多現代人非常焦慮的來源之一,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人類還沒有學會怎麼處理的數位世代新/心議題,呈現在眼前的世界好大,自己能做的卻好少,而別人又好像過得很好,怎麼辦?
我自己前陣子也有Anti Social一小段時間,不想要看太多紛雜的訊息,寫我自己想寫的歐洲行銷觀察手札主題,看我自己想要看的書,什麼臉書社團通訊軟體和新聞都不太理會,暫時跟社會脫節好像也不會怎樣,誠實應對自己的低潮,把自己心情照顧好,好了之後感謝身邊的人善意承接。
雖然有點諷刺地,這個粉絲頁也是在社群媒體上某個小小的社群,起初多數是我的親友,爾後有了不少也許生命經驗裡和我有一些重疊的人過來瞧瞧,我很難定義所謂粉絲頁的粉絲(現在甚至有頭號粉絲!),而更多是交流資訊、分享觀點和心情的人們藉此聚集,偶爾有共感觸動,偶爾也不一定有興趣,但無論如何,對我來說都是很神奇的經驗!因為現實中我實在很難跟陌生人搭話,感謝大家看完murmur式廢文XD
#要漲follower的可以去打蜜蜂窩(大誤)
#德式幽默